本书是一部编译作品,从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所著的多部作品中选择与上海有关的文章汇编而成,主要为作者于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游历见闻。在本书中,村松梢风深入感受了上海的繁华街区、娱乐场所,参观了中国的新式教育机构,与中国进步文人进行了密切来往,游览了杭州、苏州等地的园林风景,其惊讶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包罗万象的特质,使用了直观、生动的文字来描绘自己在上海的见闻,使用了“魔都”这一意象指称上海,体...
《魔都》:
某条街上的一边,黑压压地站着许多人。越过这众多的人头,可以听见在争论着什么。旁观的人脸上都笑了。黄包车匆匆走过,汽车匆匆驶过,有时候,还有电车开过。这里是上海一条名叫北四川路的街上的一段。这里的支路小路和弄堂,住着许多的日本人,但沿街大都是中国人开的商店,好像没有什么高级的商店。
我回过头去问同行的K君:“怎么回事呀?”
“不知道哎,怎么回事?”
幸好我们俩个头都比较高,从看热闹的人的背后望过去,觉得里面像是有人在吵架。我们两人正好也没什么事,就在街上随意溜达。如果是吵架,那我也看看热闹吧。虽有君子临危不近的说法,但我知道,中国人吵架绝没有什么危险。双方口鼻相对,如同角鹰一股地怒目相视,彼此咬牙切齿。伸出了两个拳头,摆出了一副一决雌雄的斗姿,但是中国人绝不会猛扑过去。吵着吵着,口鼻之间的距离就会慢慢地拉远,差不多同时,双手紧握的拳头也慢慢地松开了。但反过来,口水仗却会越来越激烈。痛骂,恶言毒语,大声呼叫,其结果便是,两个人的口鼻距离又拉近了。五分钟,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如果没有人劝架的话,结果就是吵到一半突然想起有事情的人以退出而告输……大概是这样。总而言之,中国人吵架,就如同中国人打仗一样,大家都不着急。与此相应的,也很少发生什么闪失。即便如此,最后竟然也会分出胜负,也实在令人不解。连吵架的本人也不会受什么伤,在一旁观架的人就更不会受到意外伤害了。中国人就是那样的信奉和平。
拨开人群渐渐挤到前面去,终于看到了吵架的真正模样。吵架的一方,像是哪里的茶房,穿着有纽扣的浅绿色棉布短褂,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的脚边放着一条扁担和两个木桶一样的容器。吵架的另一方是乞丐,且有两个人。吵架的地方背后是陈旧的砖墙,就在一旁是一个砖砌的大门。大门上端铁制的拱形架上,写着“上海某某公司总办事处”。那个年轻人与两个乞丐像是为了什么事在争吵。但是我基本上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一头雾水。但是,年轻人也罢,乞丐也罢,总之都站在那里互相吼叫。或者说,在反复不断地申诉自己的理由。两边似乎都很在意周围看热闹的人,在申诉自己的理由时,都会表现出一种神情,似乎是在努力赢得周边人的赞同。然而周边看热闹的人只是笑笑而已,似乎是在说:关我什么事!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停止了吵架,挑起担子准备走开了。但是一个乞丐突然一把抓住他扁担前端的绳索,似乎是在说:怎么可以放了那个家伙。那年轻人也一把夺回了绳索,一边扬起了另一个手的拳头。于是那个乞丐就很窝囊地松开了抓住绳索的手往后退了一步。就在年轻人想要起步走的时候,另一个乞丐抓住了他后面的绳索。但是,当年轻人愤怒地转过身来,对着后面的乞丐做出想要殴打的样子,乞丐就倏然往后退去了,而这时另外一个乞丐又抓住了绳索。他赶走了前面的家伙,后面的家伙又上来了。赶走了后面的家伙,前面的家伙又上来了。一个人对两个人,年轻人怎么也对付不过来。到后来他又无奈地放下了扁担,跟两个人理论起来。
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弄不明白。
……